| 
     
    
| 
	
		|  | 2010/05/20 | 公佈「八八水災重建.數位關懷計畫」實施計畫   [2010-05-20] |  |  
|  |  
	
		| 
    
        
            | 佈「八八水災重建.數位關懷計畫」實施計畫 |  
            |  |  
            | 
                
                    
                        | 「八八水災重建.數位關懷計畫」 實施計畫
 一、 依據
 (一)教育部98年10月27日電創0980187311號
 (二)教育部補助辦理精進教學要點
 二、 目的
 為協助莫拉克颱風受災學校的重建,宏碁公司、華碩電腦、英特爾台灣分公司、台灣微軟透過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結合教育部推動之「精進教學」計畫,將提供2,250台電腦與軟體協助受災七縣市之學校申請,使用於建構創新教學模式之種子教師訓練,藉以提升資訊教育專業職能。
 三、 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
 (二)主辦單位: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
 (三)贊助單位:宏碁公司、華碩電腦、英特爾台灣分公司、台灣微軟
 (四)協辦單位:雲林縣政府、南投縣政府、嘉義縣政府、台南縣政府、高雄縣政府、屏東縣政府、台東縣政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四、 實施範圍
 雲林縣、南投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台東縣等七縣,以國中、國學校為主。
 五、 辦理方式
 (一)內容:協助學校建構種子教師課程發展,結合提供之電腦、軟體,鼓勵教師參與資訊應用教育訓練課程,增進教師專業教學知能。
 (二)申請方式
 1. 以學校為單位,以E化教師種子團隊(參與本計畫之種子教師團隊)為參與教育訓練課程之學員,同時,修畢課程之學員將獲贈本計畫所提供之電腦與正版軟體,藉以有效建構創新教學與資訊教育之發展。
 2. E化教師種子團隊每位成員至少須選擇參加教育訓練之必修課程之一種課程,分別是創新思考教育課程(補充課程)或協同學習通訊平台課程,課程內容簡述如下。
 · 「創新思考教育課程」參照「教育部補助辦理精進教學要點」為原則,依據各縣市辦理精進教學能力計畫內容為主,申請之團隊應按所在縣市自行申請訓練課程辦理,此階段教育訓練課程為必修之24小時,受訓對象為從未接受英特爾台灣分公司所提供之「創新思考教育課程」之教師,詳見下表1之教育訓練實施課程表。
 · 若受訓對象為曾經接受英特爾台灣分公司所提供之「創新思考教育課程」且結業之教師,則僅需要接受「創新思考教育補充課程」,此階段教育訓練課程為必修之6小時;「創新思考教育課程」及補充課程,相關說明請見附件一,開班訊息和梯次請參考創新思考教育網站:http://twt.csie.ntnu.edu.tw。
 · 「協同學習通訊平台課程」及「作業平台入門課程」由台灣微軟公司辦理,課程相關說明如附件二。
 3. 每校申請計畫以3-15台為原則,依學校列出之E化教師種團隊成員名單為準。考量各區域學校規模與申請團隊之殊異,若有特殊狀況,另行考量。
 4. 需邀請一位學者專家擔任計畫顧問;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提供7縣市地區專家顧問之媒合服務,如有學者專家服務需求,可與學會聯繫,詳見聯絡方式。
 5. 完成計畫申請表單檔案(計畫申請表請見[附件三])後,以E-mail附加電子檔方式向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提出申請。
 6. 申請專用e-mail: 88service@taect.org
 7. 教育訓練課程選項
 (1)本申請計畫,結合提供以下教育訓練實施,如下表1之教育訓練實施課程表:
 
 
 
 表1:教育訓練實施課程表
 課程名稱 授課時數 核發研習時數 必修/選修
 創新思考教育課程/補充課程* 24小時/6小時 24小時/6小時 必修*,至少選擇一門必修課程
 協同學習通訊平台課程 8小時 8小時
 作業平台入門課程 4小時 4小時 選修
 
 *「創新思考教育課程」需依據被推薦教師過去學習經驗為選課原則,若教師曾參加過「創新思考教育課程」且順利結業者,則僅需參加6小時之「補充課程」;而從未參加過「創新思考教育課程」之教師,則應選擇24小時之課程。
 
 (2)以下為各項課程之簡介:
 a.創新思考教育課程
 「創新思考教育課程」(Teaching Thinking with Technology,TwT)是由教育部與英特爾公司共同合推廣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其主要目的是協助教師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以培養學生高層次思考(high-level thinking)的能力。課程內容是以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學單元的設計為主軸,藉由思考技能養成目標之確立、課程引導問題之構思、及評量計畫之規劃等活動逐步發展專題單元,最後配合以線上思考工具(Visual Ranking、Seeing Reason、Showing Evidence)的運用完成整個專題單元的設計。課程說明詳見(附件一)
 b.協同學習通訊平台課程
 免費提供給學校所使用的協同學習與通訊的平台。熟悉這個免費平台,不但可以節省老師行政作業的時間,方便進行小組討論及專案協作,還可以即時繳交以及分享成果;例如,老師可以透過協同學習通訊平台指定閱讀資料
 並且通知和提醒何時必須閱讀完畢,學生則可以進入指定位置讀取資料後,同時繳交閱讀心得。完整課程分為兩階段,使用方法介紹需4小時以及實際演練需4小時。詳見(附件二)
 c.作業平台入門課程
 2009年10月上市的作業平台,以凡事化繁為簡的概念,創造觸、省、易、秀、快、樂、搜,七大價值。此課程之主要目的是協助教師熟悉新的作業平台,進而運用其嶄新七大價值更有效率地利用資訊科技協助教學。
 本計畫將於各縣市舉辦兩場,共14場之訓練課程,在4小時的課程當中,包含作業平台之新功能與版本介紹、操作介面新體驗、系統控制及安全的調整以及網路與分享功能。
 (三)活動費用:參加人員研習活動免費。如需差旅費,參加人員研習期間請向原服務單位申請。
 (四)研習時數:全程參與研習者,由各縣政府協辦單位依訓練課程時數核發研習時數。
 (五)計畫預定時程:
 1. 受理申請期間:自公告日起至99年6月4日止
 2. 入選公告時間:99年6月25日
 3. 學校計畫活動執行期間:入選公告起至99年12月31日止
 4. 上述時間若有調整,請以台灣教育傳播與科技學會(TAECT)網站之「最新訊息」公告為準,網址為http://www.taect.org/
 六、 申請者義務與承諾
 (一)通過審核之學校請協助配合電腦及軟體遞送與點收,申請之訓練課程協調連絡事項及年度成果發表會之出席等事項。申請本計畫之學校需依提出之計畫,善盡管理與推動之責。
 (二)成果報告:成果報告需至少包含以下項目(相關建議格式如附件五與附件六之成果報告書、範例以及教案格式)
 1. 團隊運作記錄:請提供活動記錄描述及照片(至少4張)
 2. 上傳實際產出之教案:各代表學校應上傳至少一份,產出教案之檔案數量與內容,亦為優良成果之評選原則;此外,配合教育訓練課程之內容,受訓學員需將完成之教案上傳至台灣微軟公司所提供之協同學習通訊平台,與團隊群組進行分享;協同學習通訊平台說明如附件二。
 
 註: 為尊重訓練課程中參與教師之智慧與心力,本計畫教案成果建議以編寫該教材的教師為著作權人,並須自行以創用CC任一授權釋出,創用CC授權條款個別類型的內容,可參見「臺灣創用CC」網站說明,參考網址 http://creativecommons.org.tw/static/license
 3. 團隊成員心得分享
 七、 聯絡方式
 1.專案申請
 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 「八八水災重建▪數位關懷計畫」專案辦公室
 電話:(02)2558-9455 林小姐
 傳真:(02)2552-2138
 電子信箱:88service@taect.org
 2.訓練課程內容與資訊
 l 創新思考教育課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鄭小姐
 電話:(02) 2932-7310/(02)7734-6702
 E-mail: intel_twt@csie.ntnu.edu.tw
 Website: http://twt.csie.ntnu.edu.tw
 l 協同學習通訊平台課程/作業平台入門課程
 台灣微軟
 電話:(02)3725-3594 蘇小姐
 Email:i-amsu@microsoft.com
 3.台灣創用CC諮詢窗口
 諮詢服務電話:02-2365-0771
 Email:ccedu.copyright@gmail.com
 Website:http://isp.moe.edu.tw/ccedu/index.php
 
 |  |  |            |